過濾陰極真空電弧離子鍍膜在工程中的應用
很多用戶在用電弧離子鍍膜機,但是很少有人了解過濾陰極真空電弧離子鍍膜技術(shù)在工程中的應用,下面簡單介紹了一點,如有疑問請!
在實驗室標準栓盤磨損條件下,鍍非晶金剛石膜后,高速鋼的耐磨性提高106~319倍;不銹鋼的耐磨性提高480~3600倍。在這些基材上,雖然鍍膜很薄,但可極其有效地提高耐磨性。 2.6.非晶金剛石膜的耐候性 據(jù)用戶反映,一些單位鍍制的類金剛石膜放置三個月后有鍍層剝落、起皮現(xiàn)象,更擔心在長期紫外線照射下有結(jié)合力下降,結(jié)構(gòu)退化之虞。為此,我們對非晶金剛石膜進行室外曝露試驗,強紫外線照射試驗和鹽水煮沸試驗,以考核非晶金剛石膜的耐候性。 2.6.1.戶外曝露試驗: 用5件手表玻片為基材,鍍30~40nm非晶金剛石膜,曝于戶外(西安地區(qū)),100天后,取回試件進行檢測,在體視顯微鏡下,放大80倍觀測,未發(fā)現(xiàn)鼓泡,起皮剝落現(xiàn)象。經(jīng)作栓-盤磨損試驗,其耐磨性與戶外暴露前相同,沒有明顯變化。 2.6.2.強紫外線照射試驗 用載玻片作基材,鍍30~40nm非晶金剛石膜,置于3300W/m2的強紫外光下,照射240小時后,取出進行測試。在80倍顯微鏡下觀測,未發(fā)現(xiàn)鼓泡,起皮剝落現(xiàn)象,而且其耐磨性與光照前無差別。 2.6.3.鹽水煮沸試驗 用Φ40×15mm的Al-Si視窗玻璃3件作基材,鍍40~50nm非晶金剛石膜,在5%NaCl水溶液中煮沸4小時,然后取出空冷至室溫。經(jīng)2個煮沸-冷卻循環(huán)后,在顯微鏡下觀察,未發(fā)現(xiàn)鼓泡,起皮剝落現(xiàn)象。 以上試驗表明,在玻璃基材上沉積非晶金剛石膜,具有非常優(yōu)異的耐候性能,鍍膜不變質(zhì),有足夠的結(jié)合力。 2.7.非晶金剛石膜的耐蝕性能 2.7.1.鹽霧試驗 用Cu/Ni/Au電鍍件為基材,其表面金層厚度為30~50nm,按ISO3768-76中性鹽霧試驗標準,在FQY025鹽霧試驗箱中進行鹽霧試驗,介質(zhì)為5%NaCl水溶液,溫度為37℃,未鍍膜和鍍20~30nm非晶金剛石膜試片各5件。試驗結(jié)果表明,鍍非晶金剛石膜試件,經(jīng)受120~240小時鹽霧試驗后,試件表面無任何腐蝕斑點,金層色澤和試驗前一樣,無任何改變。而未鍍膜件經(jīng)40~90小時后,則出現(xiàn)大量腐蝕斑點,無法擦除,或用抹布擦拭,金層即剝落。這些試驗結(jié)果表明,即使只鍍20~30nm厚的非晶金剛石膜,亦可有效提高電鍍金件的耐蝕性能。 2.7.2.銀幣鍍非晶金剛石膜的耐硫化銨腐蝕試驗 用Φ50mm,純度為99.9%的銀幣為基材,其上有文字和圖案,鍍覆50-60nm的非晶金剛石膜,按QJ458-88標準,用0.0006%(V/V)硫化銨溶液作腐蝕介質(zhì),用滴液管在試件上滴一滴試驗溶液,同時按動秒表,記下試件表面開始變成褐色或黑色的時間,以此耐腐蝕時間評價試件的耐蝕性。 試驗結(jié)果表明,未鍍膜的銀幣,只經(jīng)70秒,即變淡褐色,90秒為褐色。而鍍非晶金剛石膜的銀幣,直至20分鐘,未發(fā)現(xiàn)有任何變色痕跡。這說明鍍非晶金剛石膜后,銀幣的耐蝕壽命至少提高16倍。而厚度為50-60nm的非晶金剛石膜卻未改變銀幣的白亮光澤,兼之鍍層有優(yōu)異的耐磨性。所以非晶金剛石膜是銀幣的優(yōu)異防護鍍層。 非晶金剛石膜是化學惰性的材料,在酸、堿、鹽等介質(zhì)中均不會發(fā)生化學反應已為許多研究所證實。在鍍金件和銀幣上分別鍍20-30nm和50-60nm非晶金剛石膜,試件表現(xiàn)出優(yōu)異的耐鹽霧腐蝕和硫化銨腐蝕能力,說明鍍膜已消除針孔,能對基材起完整的保護作用。而鍍膜這一特性,是得益于FCVA技術(shù)。 2.8.非晶金剛石膜的透光性 用玻璃和蘇拿牌樹脂鏡片作基材,鍍20-25nm的非晶金剛石膜,在TOPCON CL-100型焦度計上測定可見光透光率Vis,測定結(jié)果示于表6(表中Vis.pre為鍍前透光率,Vis.coat為鍍后透光率)。結(jié)果表明,非晶金剛石膜在厚度為20-25nm范圍內(nèi),對可見光是透明的,在玻璃和樹脂鏡片上,鍍膜后,透光率只降低2-4%。 Table6 transparency test(20-25nm)
Substrate | Glass | Polyester |
No. | Vis.pre Vis.coat | Vis.pre Vis.coat |
1 | 94% 91% | 99% 95% |
2 | 94% 91% | 99% 97% |
3 | 94% 92% | 99% 95% |
4 | 94% 91% | 99% 96% |
5 | 94% 91% | 98% 94% |
用Schott Borofloat玻璃作基材,鍍120nm非晶金剛石膜,在美國PE公司λ19型分光光度計上測定透光率,測定結(jié)果示于圖4。試驗表明,即使鍍膜厚度達120nm,外觀稍發(fā)褐色的鍍膜玻璃,在650nm波長下,其透光率仍可達72.5~74.5%,比未鍍玻璃(91.9%)降低17~19個百分點。從圖4可看出,鍍膜玻璃的透光率隨光波波長的增大而提高,依此外推,在紅外波段,其透光率會更好。一些研究亦已證明,這種非晶金剛石膜,在紅外波段,透光性更好,由于有抗反射作用,甚至有1~3%的增透效果[2]。非晶金剛石膜的光學特性與其耐磨性,耐候性相結(jié)合,可作為許多光學元件的優(yōu)良保護膜。 2.9.非晶金剛石膜的生物相容性[7]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命組織對非活性材料產(chǎn)生反應的一種性能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非晶金剛石膜應用于醫(yī)學領(lǐng)域的前提條件。為查明非晶金剛石膜的生物相容性,我們與第四軍醫(yī)大學口腔醫(yī)學院協(xié)作,開展了非晶金剛石膜生物相容性的實驗研究。 2.9.1.細胞毒性試驗 用純鈦作基材,分A、B、C組,分別鍍105、140、175nm非晶金剛石膜,D組不鍍膜,E組為陽極對照材料——純銅,遵照ISO10993-5和GB/T16886.5標準要求,采用四甲基偶氮唑鹽微量酶反應比色法(MTT法),在樣片上進行細胞培養(yǎng),并測定細胞增殖率(RGR),然后將各組RGR轉(zhuǎn)化為0-5級材料毒性評級。試驗結(jié)果列于表7和表8。結(jié)果顯示非晶金剛石膜的細胞毒性為0級,而且其細胞毒性略低于純鈦。 Table7 MTT measurement (±s,n=5)
set | OD value |
3h | 5h | 7h |
A | 0.52±0.03*** | 0.74±0.04*** | 1.41±0.10*** |
B | 0.54±0.06*** | 0.78±0.01*** | 1.30±0.04*** |
C | 0.56±0.07*** | 1.22±0.10*** | 1.25±0.03*** |
D | 0.45±0.01 | 0.74±0.02 | 1.07±0.09 |
E | 0.22±0.01 | 0.28±0.05 | 0.47±0.05 |
***示材料OD值與陽性對照OD值有非常顯著性差異。 Table8 RGR and material toxicity class
set | 3d | 5d | 7d |
RGR | toxicity | RGR | toxicity | RGR | toxicity |
A | 118.2 | 0 | 104.2 | 0 | 138.2 | 0 |
B | 122.7 | 0 | 109.8 | 0 | 127.4 | 0 |
C | 127.3 | 0 | 171.8 | 0 | 122.5 | 0 |
D | 102.3 | 0 | 104.2 | 0 | 104.9 | 0 |
E | 50.2 | 2 | 40.5 | 3 | 46.1 | 3 |
OD值:酶聯(lián)免疫檢測儀的光度值 P值:個體在超出總體95%可信區(qū)間以外的概率。